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首席大法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活动。3月10日全天,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审议、讨论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对人民法院工作和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3月20日上午,大会表决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率为94.73%,再创历史新高。这份报告备受国内外瞩目,报告的起草过程也成为许多人关心关注的问题。
历时5个月,先后修改37稿
本次人大会议是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按照惯例,最高人民法院要向大会报告过去5年的工作。因此,报告反映的工作时间跨度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5年,也是人民法院工作发生深刻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5年。5年来,人民法院做了大量工作,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回应群众关切,全面反映人民法院工作,难度确实很大。
为确保圆满完成报告起草任务,按照周强院长要求,2017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起草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和部署,确保工作报告站位高、落点实。为全面详实总结过去5年工作,起草组前期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各地法院工作情况调研材料、各省区市法院工作报告、有关专项工作情况等材料。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充分运用微信群、内部简报报送平台等开展工作。各级法院一起行动,在较短时间内,各地法院工作情况汇聚到起草组,转化到工作报告中。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工作报告起草,周强院长直接主持报告起草和修改工作,多次主持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报告稿。周强院长对报告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写作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报告全文,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关心关切,把人民法院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讲清楚,确保报告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盼。很多内容,都是周强院长直接动笔起草而成。春节期间,周强院长利用休息时间反复修改报告,并于2月20日大年初五来到办公室,与起草组同志一起研究讨论,力求使报告充分体现新时代的新特点,最大限度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沈德咏常务副院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资深法官与起草组一起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报告。其他院领导也多次对报告稿提出修改意见。
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科学谋篇布局,根据各方意见对报告反复推敲打磨,不断修改润色,经过37次修改,报告方才定稿付印。这37次修改是起草组呈报至院主要领导的次数,起草组内部反复打磨次数至少要多2倍。
对汇总整理出的827条修改意见尽可能吸收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反映的是全国法院5年来的工作,内容涉及审判执行工作、司法体制改革、智慧法院建设、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在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从人民中汲取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智慧和力量。
2018年1月至2月,报告起草组先后征求了有关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咨询员、各高院院长、机关各部门以及部分法官的意见。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从反馈中汇总整理出827条修改意见,尽可能吸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
1月17日下午,周强院长专门主持召开特邀咨询员座谈会,就工作报告稿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27名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分别发言,就报告的修改完善提出了90余条意见建议。在四个小时的会议中,周强院长一直认真记录,并不时回应,和大家展开交流互动。会后,周强院长带领起草组梳理研究,在报告起草和工作谋划中充分吸收运用。
起草组根据征求意见中有关方面领导及各高院反馈的意见,对各地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进行了详细梳理,努力把各地法院5年来最突出的工作写入报告。报告点出了各省区市法院的亮点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全面回应各地代表关切。报告中的亮点工作均是相关领域的先进典型,点出亮点既是肯定成绩,也是鼓励全国法院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比如河南等地法院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经验,是司法为民的典型举措,为农民工追回大量“血汗钱”。比如四川“眉山经验”、山东“潍坊经验”、安徽“马鞍山经验”,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有效做法。
3月9日下午,周强院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审议、讨论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和机关各单位负责人带队赴各代表团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报告情况,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听取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情况。周强院长要求对修改意见逐条记录、逐个分析,并指导报告起草组认真研究修改。在报告中强化补充了维护食品安全、严惩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依法治理欠薪、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共修改充实40处,其中主文38处,附件2处。
5条主线充分体现报告特点
今年的报告共23页,12700余字。看起来内容很多,但有5条主线贯穿其中,努力让报告有高度、有深度,将过去5年人民法院工作的力度、温度全面呈现在人大代表面前。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指示,把“狠抓落实”的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报告中出现“落实”两个字有18处。特别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作为工作目标,不仅扛在了肩上,也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
——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主文共出现“人民”两字65次。5年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报告中的很多内容,比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和舌尖上的安全”“让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群众”“确保生活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等,处处体现了“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理念。同时,这次报告起草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重点报告什么”,把有限的篇幅用于回应社会关切、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
——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报告主文共出现“改革”42次。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报告中专设一章介绍各项改革的落实情况,同时报告全文通篇贯穿了改革精神、体现了改革意识、反映了改革成果。5年来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归功于改革。未来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也要继续坚持改革,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始终牢记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5年来,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审理大量案件,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公平正义。人民法院全部工作都在围绕公平正义展开,报告多次提及“公平正义”,充分展示人民法院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和生动实践。
——充分体现人民法院的担当精神。5年来,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报告中出现“服务”37次,出现“保障”25次,比如“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充分体现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再比如,在解决执行难方面向自己开刀,在推进司法责任制等重大改革方面动自己的奶酪,同时明确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和困难,对下一步工作也提出了坚决有力的举措,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132个数据全面反映法院工作
用数据说话,才能把报告写实。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共引用了132个数据。通过详实的数据,大家可以感受到5年来人民法院工作发展进步。
报告用数据客观反映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情况。5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报告开篇就写到“2013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60.6%和58.8%;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6%、55.6%、144.6%”。从这组数据来看,办案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工作量非常大。各级法院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应对案件持续增长的新问题。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报告时指出的,这份报告沉甸甸,是起草组精心撰写的报告,更是全国法院35万名干警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书写的报告。5年来,人民法院广大干警主动担当,无私奉献。报告中还有个数据,有85名法官积劳成疾或遭受暴力伤害因公牺牲,周院长在报告时饱含深情地说,“他们是共和国审判事业的忠诚卫士,他们用奉献诠释了为民情怀,用生命捍卫了公平正义。”
报告用数据全面展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意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开”,充分反映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64.6万件,观看量48.5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4278.3万份,访问量133.4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组数据让大家看到司法公开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基本形成。
33个案例生动讲述中国法治故事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5年来,各级法院审理的8000多万件案件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例非常多。报告引用了33个案例,通过对每一个案例的阐发,扩大法治宣传的效果,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同时也让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这些案例向社会传递了法治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比如,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2018年1月,郑州中院作出二审判决,认为劝阻电梯内吸烟的行为合法、正当,符合公序良俗,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鼓励,劝阻吸烟者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故撤销一审判决。各界普遍认为该案维护了法治尊严和社会公共利益,从中感受到了法治进步,增强了对法治的信心。
这些案例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比如“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裁定提审10起案件,并于2016年12月8日作出终审判决,认为中文“乔丹”商标的注册损害了迈克尔•乔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权,撤销一、二审判决。这个案件的审判充分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形象,2017年,境外多家媒体刊文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10个附件让报告更加生动鲜活
附件是对报告主文的详细解读、生动诠释和深度延展。最高人民法院和周强院长高度重视报告附件的制作,提出明确要求。报告起草组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共做了10个附件,帮助代表委员全方位解读报告。
附件设计制作先后历经思路研究、框架建构、材料收集梳理、文案起草凝练、图示设计制作、征集意见建议、反复修改优化和最终校核定稿等环节。先后进行了18轮较大幅度的设计修改,重要图示经常反复斟酌、精抠细节,确保达到理想效果。今年附件实现了“四个创新”。
——理念创新。不拘泥报告主文结构、不限于法院传统工作板块、不追求面面俱到,通过生动活泼、直观易懂、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的丰富图示,更好展示人民法院工作5年来的长足发展,回应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
——内容创新。今年附件内容含量上大大超越以往,较好地反映了人民法院5年来的重点工作,同时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深化司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司法改革成效、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施以重彩,着力增强附件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充分反映新时代人民法院的新作为、新形象。
——形式创新。除了传统的用语说明、图表表格外,今年的附件更多采用了形象贴切的小图标、系统化的整页构图设计,风格统一、细节优化,让附件动起来、会说话。
——技术创新。附件中嵌入了24个二维码,链接包括实景折纸动画、H5、微视频以及司法公开平台、智能庭审语音识别系统、智慧法院平台以及5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8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等大量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报告的内容,便于代表委员更好地审议报告,便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法院工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人民法院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按照大会决议,对照代表、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工作差距,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新时代人民法院持续展现新气象,不断实现新作为,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友情链接: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
上海申浩(成都)律师事务所–提供聘请律师服务,找大律师咨询,免费法律援助咨询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2005327号-1
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1号IFS国际金融中心三号办公楼43层 联系电话:028-87594901 传真:028-87594901 邮箱:sunhold.cd@sunho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