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联系我们
  • 邮箱:sunhold.cd@sunhold.com.cn
  • 邮编:610000
  • 传真:028-87594901
  •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1号IFS国际金融中心三号办公楼43层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律师随笔
律师随笔

法治不彰,经济不兴

来源:原创 作者:孙阳升律师 浏览:1665 发布时间:2015-11-25

  法治不彰,经济不兴

 

法治不彰,经济不兴

                          ——一个律师眼里的中国经济

       前几日看过经济学家许小年先生的一篇文章(演讲),内容是说股市现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算不了什么,其它的银行及地方债务影响更大,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于去产能化和创新。看过之后,在朋友圈转了这篇文章并评论说经济的大环境对律师行业也有影响,律师也应当考虑中国经济的发展。回头再问自己,既然律师需要考虑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考虑,从何考虑便是两个问题。

       我对许小年先生发表的内容只赞成一半,这一半就是中国经济的现状,内需疲乏、出口萎靡、投资不振,所谓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全部出现问题。许小年先生重点提到了产能过剩和去产能化,但对如何去产能化和去产能化对中国经济好转的帮助没有谈及,病症说了很多,但药方却没有抓。

       许小年先生或许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可能对于微观或者个体的因素不会考虑,而微观和个体恰恰才是引起中国经济现状的所有症结。历史从来都是由千万个独立个体推动的,中国梦也要由每个个体来做,而不是由别人代作。至于所谓英雄其实恰逢其会,没有这个英雄总会有那个英雄出现,潮流浩荡之中经济也要由基本的个体原因开始谈起。所以,国策之下的个体活动才是根本。

中国经济现状形成的原因

      由于对现状有了共识便不再谈及,而重点谈及原因。我认为中国经济的现状由两个基本国策引起,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科技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出发点在于建国以来动荡的政治局势和长期的经济贫困,科技兴国战略的出发点在于当今科学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有目共睹,改善了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

      而这两个基本国策必然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择手段赚钱。

      五四运动以降,科学更是成了天然正确的东西,反科学就是反人类就是愚昧无知。其实科学的求真、证伪也只解决了发现问题却不能产生道德的土壤,更不能形成道德的判断以及人类行动的自觉意识。而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下,逐利成为整个社会的第一要务,只要能挣钱哪个行业好就往哪个行业走,只要能挣钱不讲规则、不讲道德且一切以有钱为成功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科技兴国耽误了道德建设令不择手段、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急功近利。

       为什么科技兴国会耽误道德建设?是因为今人推崇科学,认为是世间一切真理的源头,而历史上宗教恰恰是科学需要证伪的对象。其中虽有演变,比如牛顿后来信奉上帝,爱因斯坦也信耶稣。但其在中国的趋势从来没有改变,那就是党执政以来的基本教育,宗教都是迷信的产物、宗教往往损害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并不能产生道德,但宗教可以。宗教的向善、慈悲和情怀是道德的源泉,也是宗教一直保持至今的原因。科学的信奉者认为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在上帝看来只是可怜的自负。科学和宗教都构成了解释世界和人类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对科学的偏执信奉和对宗教的刻意打压导致了道德的沦丧,从而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于此不再累述宗教对道德的作用)。

       国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建立的能够适应大多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型解释不了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因为学者的模型恰恰没有考虑中国人性的因素,而为什么在国外不用考虑人性的因素呢?是因为国外的法治及规则健全,人的行为可预见性较大,其因素可以忽略。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人性的内容往往占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大一部分。这两个基本国策造成的必然后果就是每个人和每个企业家都向往更赚钱的行业做更赚钱的工作,而不会安心的在本行业中做好基础做好研发,百年企业难求百年行业难寻。

       在逐利之下,权力、资本各方力量大展身手,不顾规则、不讲法律,贪腐盛行、欺诈陷阱遍地皆是。此种情况之下遵守规则的个体和企业连生存都困难,又如何说到更好的发展?经济又如何好转!

以法治保护创新、以规则鼓励发展

       前面说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兴国是造成经济困境的原因,是否这两个国策都是错误的呢?是否还应该坚持?市场和人性逐利的因素是否应该改变?我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而且都应该继续坚持,并不需要改变。但需要加上一个重要前提,而且这个前提是至高无上的,甚至高于任何个人和团体,高于一切发展目标。那就是法治!

       在充分竞争的领域和市场,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的一点就是利润终究是趋零,而提高利润的基本要素就是创新和技术提升、形成专利或者市场的壁垒。苹果手机等高科技企业就是明显的例子。但在中国,人人逐利、漠视法律之下,一家企业稍微有点创新就会被仿制、仿冒。辛辛苦苦投入资金想研发后在市场占有领先地位被别人轻轻松松一个仿冒就给打破,让创新的动力如何产生?一个企业创新,进入一个利润较为丰厚领域,权贵资本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排挤取而代之,甚至不惜利用司法陷害打压被定以各种罪名。

      面对一个市场的乱相,如何规范?唯有法治!五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自古便无法律更无法治精神,至今仍持以上意见。在此重申,中国自封建以来,律令颇多,但并无法治。

      法治者依法治国也,而非以法治国!封建君主是第一领导,最多是以法治国,法律只是治国的工具,但最终都要服从他的领导,法治就是一纸空文。因为还有人可以随意的改变法律的结果、干预法律实施的过程。而为何中国无法治,是因为法律的本意就是限制和制约,有人或者团体可以不受限制和制约,那当然就谈不上法律甚至法治。

       让整个社会置于法治之下,让经济在法治的环境中运行。1可以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限制大企业滥用市场地位的垄断;2可以保护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对企业间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处罚,规范企业竞争行为;4大力反腐,结束权贵、资本利用信息、权力等获取高额回报的历史,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法治的保护之下,方不会人人自危,可以形成公平、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做到让企业安心的进行研发和市场服务,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企业充分发展的环境具备了,再由市场去决定生存或者消灭,并不断产生出具有充分竞争力的企业,制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才会是市场的抉择而不是人为的干预。产品具有了竞争力,出口、内需、投资至少解决了一个半的经济拉动问题。

       至此,法治既是市场的呵护者,又是市场的监督者。只要在法律的框架之下,企业家不会成为罪犯,不用投资移民不用转移资产;企业可以安心经营发展,即可以百年的小工厂也可以吞并重组做大企业,只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德国的制造业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称号,成为严谨、精密的代名词?美国的创新为什么层出不穷,脸谱、推特等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其成功如果没有法治这个天空,断然不会成功。中国经济低迷不振,我认为不需要刻意干预和“振兴”,只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法治的建设,形成有效全面的法律监督、制约的体系,无论是创新还是重组才有了良好的保护环境,其它一概交由市场去自由选择,市场这个最聪明的家伙一定给出最靠谱的结果。

如何进行法治

      前边说了,法治是什么?是不是法律体系的完善就是法治,是不是法律条文多如牛毛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就是法治?那不是法治,只是法律数量的增加,却没有法治质的变化。

      法治要成为公民的普遍共同信仰最要紧的就是所有干部首先要至于法治的运行之下,干部也是公民,公民的活动当然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干部的讲话和行动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而不能逾越。因为某些干部的个人爱好,甚至是兴之所至的讲话就改变一项基本的规定不是法治的精神。学习领导讲话的重要程度甚至高于学习法律的重要程度在法治的国家就是一个笑话。

     法治就是要打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非法治精神,以此才能形成法治的基本前提和信仰法治基础。否则依法治国就是空话,以法治国这个封建集权的千年难题更得不到改变。

友情链接: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

上海申浩(成都)律师事务所–提供聘请律师服务,找大律师咨询,免费法律援助咨询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2005327号-1

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1号IFS国际金融中心三号办公楼43层 联系电话:028-87594901 传真:028-87594901 邮箱:sunhold.cd@sunhold.com.cn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84号

028-87594901